据埃及“复兴电视台”近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消息,埃及“鸟枪换炮”了,与中国正式签署合同,斥资超250亿元人民币采购40架歼-10CE战斗机。如果消息属实,那么这一订单不仅标志着埃及空军告别依赖美国F-16的“古董时代”,更意味着中国高端战机首次在中东核心地缘板块站稳脚跟。可是,埃及为何舍弃美国盟友的“经典款”战机,转而拥抱中国制造的“四代半”利器?
作为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空中力量之一,埃及空军的装备现状却堪称“外强中干”。其主力机型F-16A/B自1980年代服役至今,机龄已超40年,尽管经过多次升级,但核心性能仍停留在冷战末期水平。更为致命的是,美国为维持以色列优势,长期拒绝向埃及提供AIM-120D中远程空空导弹,导致埃及F-16只能使用射程不足50公里的AIM-7M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,这种“阉割版”配置在面对以色列装备AIM-120C的F-16I和F-35时,肯定是要吃大亏的。
其实,埃及也曾尝试通过采购法国“阵风”和俄罗斯米格-29M填补战力缺口,但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产能,始终未能大规模换装。例如,单价超1亿美元的“阵风”性能卓越,可埃及只能买得起24架,远远不够替代庞大的F-16机队,而美国近年对埃及的军事合作愈发保守,甚至施压埃及放弃采购俄制苏-35,这就进一步压缩了埃及的选择空间。
在西方武器“卡脖子”与俄式装备“靠不住”的双重困境下,埃及将目光转向中国歼-10CE。从技术层面看,歼-10CE的杀手锏在于其超视距打击能力。搭载的PL-15E导弹射程可以压制AIM-120C,而且采用了双脉冲发动机技术,末端机动性更强,再配合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红外搜索跟踪系统,歼-10CE不仅能先敌发现、先敌开火,还能有效反制隐身目标。
更为关键的是,歼-10CE单价约为6000万美元,仅为阵风战斗机的一半,而且维护成本比西方战机低30%到40%。对埃及而言,用采购20架“阵风”的预算换40架歼-10CE,既能快速扩充机队规模,又能通过规模效应大大减弱后勤压力。此外,中国还提供“打包服务”,包括技术转让、人员培训和本土化生产支持等措施,进一步降低了埃及的 /p>
要知道,埃及选择歼-10CE绝非偶然,而是中埃数十年军事合作的延续。早在上世纪80年代,埃及便引进过歼-6、歼-7等中国战机,并在K-8教练机项目上实现本土组装。尽管苏联解体后埃及转向美国采购F-16,但中国装备的可靠性与高性价比始终令其印象深刻。相比之下,美国对埃及的军事捆绑始终以“服务以色列安全”为前提,而中国则以“不干涉内政、平等合作”为原则,况且埃及需要一款能有效制衡以色列F-35的战机,歼-10CE搭配PL-15E的组合,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项。
更为振奋的是,埃及引进歼-10CE的影响比这一订单更大。如果后续歼-10CE在埃及空军中表现优异,很可能将吸引阿尔及利亚、沙特甚至土耳其等国的关注,进一步打破美俄欧对中东军火市场的垄断。未来随着WS-15发动机、新一代机载雷达等技术的成熟,中国战机的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。
来源:利刃军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