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资讯
标题:
工具:
简介:
中文提示词:
“囤房族”不死难“复兴”
发布时间:2013-03-25
【新视域3月25日网文】2013年农历蛇年春节前后的中国舆论,除了“两岛争端”之外患,即是由“囤房族”丑陋恶行曝光后,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,直将中国“践行”着的无规则游戏,用旷世奇绝的实例,诠释得淋漓尽致:房姐、房媳、房妹、房叔……犹如过江之鲫,陡然被愤怒至极的平头百姓,用唯可一试的方法,将个个丑类,捉缉于互联网的平台之上,再籍以舆论放大镜的照射透视,终于揭穿了这帮国仓硕鼠的善变多变、层层伪饰的“鬼魅魔形”。倘再用心地品味这就中的宏大“春秋”,至少,有如下几点体会心得,行将油然跃上那沉甸甸的心头:
体悟之一:没有既定的超然社会之上的厚重背景,要想如此地“游戏人生”,恐怕是万万不能
仅从“囤房族”房字定义下的“姐、妹、媳”等文字符号中加以剖析,那“小”字辈的鲜新孺臭,尚在标识着斯等的稚气尚存、未成人形;但不知何来的“鬼斧神工”,竟能将如此类属,雕琢成这般的旷世奇才又极具广大神通,竟能直将普罗大众,终其一生梦寐以求、但却紧勒裤带、勤挣俭用还“难于上青天”的天大诉求——购房置地,轻易把玩得俨如一团面泥,无论是“坐拥房产”的数量质量,还是庞大恒产所在地域的京、津、渝、沪,均是那般的随心所欲、得心应手;还有那只身皆具数个户籍证件的“时代潇洒”,也能变成这些肖“小”字辈们稚手可及的事情!
直面这般“天方夜谭”式的现实演义,但凡是日日饮食着当下中国水米的炎黄子孙,但凡是思维不存智障的华夏儿女,均可不假思索地从这道旷世的“囤房风景线”之中,窥透其老子、爷爷辈们,非同一般的荫影。这个超常的特殊群体,倘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语言形容:即是“既得利益者阶层”。若再说得百姓点、直白点,便是“以人民公仆的名义,窃取本属人民的权力之后,却不思为公仆们搞服务,谋福祉,只顾为私家谋利益的既得利益阶层”。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一个阶层,一个被“革命功臣”或手中重权所庇护遮罩的特权阶层,当其彻底背叛了革命先烈之遗志、颠覆了革命目的之后,方才于其苟且的人生里,恬然不知羞耻地罔顾舆论之评说,更毫不忌惮死后如何去直面马克思的“约谈”,最终,赫赫然地于“不理民事,但却假于堂皇为民的敷衍之中、专事那蝇营狗苟的一己私利”。在如此肮脏意识,持久不懈而又笃诚反复的作用之下,试想,所可造就出的自然不外是这样的一群,集贪婪与狂悖于一身的不屑子孙——青出于蓝地将其老子辈的无尽恶行,发扬光大、招摇彰显于当今之人世。
体悟之二:“囤房族”蔚风于今的现实社会基础,当是无情阻隔民族复兴的天堑鸿沟
互联网,尤其是《新视域网》舆网打尽栏目,所集中曝光的“囤房族”之猖獗情势,骇人听闻的社会真实写照及其殊世震撼,足于清晰地告知人们一个不争的事实:“囤房族”的现实存在,抑或白痴都能明白:自然而然地应当依凭着一个助纣为虐的无良社会基础。否则,任何品类的“奇花异草”,都尚要依凭哪怕是昙花一现之劣等根基,如此绝代的“人间奇葩”,缘何就能成为“持久怒放、盛开不败”的时代“花蕾”?君不见:那中缅边境之“三不管金三角”地域之上,随风妖曳的一簇簇罂粟花,是在何等独特别致的环境之中,张扬着自己的妖艳多姿、万种风情?
因此,探寻这道“囤房风景”及其所依凭的那个无良社会基础的盎然兴味,自然就变成了解读“囤房族”,昭然存续于现实人世的凝重叩问:这个无良社会基础,到底是个什么玩艺儿、其内核当由什么构成?到底其涉世势力的范围有多广大、盘根错节得又有多么深厚?……如此不胜类举的莫名,只待搞清摸透了就中的深刻底因,平头百姓们最终才能清楚地懂得:在其所现实置身的这个炫世的“优越”社会里,自己生活得是多么的可怜、多么的可悲?是不是“可怜虫”,就真的于这现代化的人世间,如此不幸地遭遇到了书上所戏谑的食人不吐骨的“人面兽”?
刚将问题贸然地奋勇提出,蓦然间方才又意识到了所涉题目的过于宏大、沉重,再外加如此的懵懂莽撞,竟于不觉之中僭越了严禁常人涉猎的“雷池”不知千步万步。倘再斗胆地去追寻探究其泛滥之“壮阔”程度,是不是心理和精神上的那副沉重,要俨若中共党史里所记述的,国统时期“四大家族”怎样的恣意妄为、有恃无恐,终致“国民政府”腐朽崩塌之不远殷鉴那样的雷同?遥想那些沉痛的曾经,曾经由豪门权势所历史演义的,如何操控把玩彼时社会政治、经济中枢的骇世生动,殊未料,竟又被今朝的“囤房族”,影子般地克隆得如此惟妙惟肖,将其恶劣创造性地扩大超越,而后又重现于当今之“和谐”的人世之中?与之相较,那严重得犹如酱缸一团漆黑的难解之谜,更是长期深深困扰炎黄子孙之大脑、且又迫切地需要解答的实质性大问题:现世“囤房族”的既有庞大势力,客观上,该当由多少这样不凡的“家族”所构成?还有这些家族的厚重背景,又有多少深植于首善之地的庙堂之上?有多少家族的“尊贵长老”,曾经或还在掌控着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煌煌权柄?
倘要揭示这些家族的幽深隐秘,难道说于今日之世道、之语境,就不是一条漫漫无尽的畏途险径?那重若磐石的巨大政治风险,及其求解的艰难程度,类此种种的犯险涉题,均以其超然的严肃与凝重,直令攥笔之手,无不浸透冰冷汗渍,渐渐感受到了如铅般的沉重。至此,那终被软弱轻易降服后不自觉的妥协,即是唯有将这题中之蕴意,改作题外之感悟,无力负责地徒留给那些,必能不言自喻的泱泱大众,于心底慢慢地品味和领悟。
即便是如此地绕弯落逃、未及问题之“皮毛”的所谓解析,是不是也可足让世人清楚地感受到:由于现实存在着滋生“囤房族”的深厚而又广阔的社会基础,自然就要形成权力与利益一边倒,只惠豪权不及平民的社会格局?自然就要严重地扼杀正常社会所需的阳光、正义、公平?而这种无良的社会混合型势力,只要一日不灭,自然地就要一日不停地兴风作浪,并死不甘心地,要屡屡祭起那些花样不断翻新的蛊惑鬼祟?最终结果,又必将自然而然地,把是人便当平等相享一切资源的社会,硬生生地掘挖出一道深不可测的天堑鸿沟?因此,在那被无情阻隔于两端的,明显悬殊与此消彼长对立之中,除了严重地悖逆民情民意、伤损民生民利,难道说,就不关涉“民族复兴”的应有进程?
体悟之三:“囤房族”昭彰恶行的公然存续,终极浸蚀着的必是“中国梦”
党的十八大之后,在现实社会所引发出的滚烫热词,除了“空谈误国、实干兴邦”,即是“民族复兴”与“中国梦”。这些曾经历史地被喊出过不知千遍万遍的抽象倡导,于久经抽象熏陶且早已被其浸肌蚀骨的民族,竟又将如此的抽象,极其自然地全盘抽象接受之后,随即还酝酿出了,抽象地消化这些抽象的热烈互动、甚或深刻反响。但是,到底什么是“中国梦”?有关这一沉重题目的诠释,仅从央视街头随机问询的结果,再去仔细地考量:均不外是上年纪者由衷祈盼的平和安泰、幼稚者懵懂意识里梦想成为科学家的冲天理想;卖肉者最具实惠的渴盼买卖兴隆;无房者潜藏心底的企求房价大幅下降;种田人朴素得几近原始的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……这般林林总总的个体梦想,仅从那在中国历史上,早已存续了数千年、于今依然不失虔诚膜拜者的功能神香火之盛旺,便可约略地感知到:饱汉饿汉、高个矮子之间那种不同个体、诉求迥异的纷杂参差,那种被芭蕉叶大小之私利障蔽双目后,全然不识莽莽森林、只认独孤树木之“梦想”的鲜活具象。那种只有自我而罔顾他人、只思一隅而没有地球的传统性狭隘,难道说不正是历来中国国民素质的现实写照?难道说不正是他们被自己应有的权利彻底异化,随之又屡遭历代体制冷落、终至边缘化后的客观结果?当这种绝世可悲的结果,再被反复输注专制者愚民思想的深度麻醉之后,便模具般地造就出了成群成堆的“中国良民”形象:“各人自扫门前雪、莫管他人瓦上霜”!至此,任何僭越不顺、任何质疑逆行,尚不待专制者给予颜色,“中国良民”们即会迫不及待地群起而攻之,更不失将其贬斥为“不安分守己”者下流属类。赫尔岑将之称作“眼中只有面包的群体”。倘若依次推断:能否将这些琐碎的个体诉求,逐一相加后堆砌出一个中国梦想,事实上也并无太大必要。仅凭习总书记当选党的首长之后的一句: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,是否便可较为明晰地定义出“中国之梦想”?
倘若如此推论尚可成立,那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”,在社会资源、经济基础,大多被“囤房族”老子、爷爷、儿子、孙子辈深度垄断、且仍在被其所紧紧掌控的现实背景下,那为掩饰其昭彰罪恶,而刻意杜撰虚伪、造假政绩、敷衍上谕等歪风邪气,便将会呈现出甚嚣尘上且又屡屡不绝之情势:无论是关乎官者升迁、退避的出生年月,抑或是籍以纳贿敛财、囤房置地的户籍证明;终将以其固有的客观惯性,又递次扩散直至波及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,最终使得,不管是极其平常的吃喝拉撒,还是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;更为甚者,就连区区一听婴幼儿童所需的奶粉制品,只要闻听是中国制造,就让人大有唯恐避之不及之惶然失色;还有那“为有罪者而打死无辜者”、“为徒求廉价死虾、而致死珍贵活鱼”、“为谋取一己私利而祸及悠悠苍生”、“为自己生前身后及其家族的所谓显赫荣耀、万世尊贵,而不惜龌龊地充当社会进步的顽固绊脚石”……
置身于这种万般纷扰无序、严重失缺诚实诚信、道德伦理,乃至人人自危的社会背景(主流权威媒体语言或许更为逼真:“当呼吸新鲜空气,都成了奢望之时,追求GDP还有什么意义”?)之下,那最终遭受深度伤害的,难道说就仅仅只有草芥平民们的切身利益?倘要转换角度再作深度试想:当那些搁置于当权者案头的,统统是一些失去真实性的统计数计,当那些上达天庭的社情民意,全都被华丽层层裹包、伪饰得面貌全非,被恣意注水、稀释得一塌糊涂之后,当又该如何去保证那庙堂之上,最高层决策依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?继而势将引发出的不尽尴尬:即是依凭这般错误虚假信息,所制定的治国要策、大政方针,又当将怎样地去顺利达成那预设预定的目标蓝本?
由此便可略略想见:“囤房族”及其潜在负面能量的客观存在,是不是终究要浸蚀到社会正常运转的健康肌体?较易判析的常识性结果即是:当国家机器,因被瘟疫般腐败病毒大肆浸入之后,倘若再要讳疾忌医、甚或顽固地抱病斥药,那最终的结果,就必将是只能于这躯奄奄的病态之中,频于那时日无多的苟延喘息:民情与民意,只因被扼杀了公平正义、被遮蔽了阳光透明,就会自然地再也不思勤劳拼搏、发奋上进;希望与信心,甚或又行将变成为巧取豪夺、劫掠盗抢的潜在动力;社会之风气,更因私欲放纵的惊人无度,也终将会变成为无良者,疯狂演绎无规则游戏的冒险乐园;……凡此种种的恶风劣气,倘若得不到有效的遏制,那么,从哪里又能酝酿出、营造成实现客观“中国梦”的现实条件与牢固根基?
当由“人性家庭”因不约而同的趋权逐利,而变成为无机的社会“囤房族”之时,那以少数者群体,攫取和占有多数财富、资源的客观结果,必将会消长般地,自然逼迫得那些也由“人性家庭”、却因大写“群众”与生俱来的社会性使然,进而则被政治地演变成有机联系的“人民”,就只能沦为,前途无望、现状窘迫、信心彻失、茫然度日的无可奈何者消极类群。
剖析至此,一个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宏巨政治命题,便可用算术上加减的简单方法,推导出一个不二的客观解题:“囤房族”一日不灭不死,那广大民众的良好愿景——“中国梦”,就一日难遂;那高层倾力所倡的“民族复兴”,也终将要化作一瞥悲怆的时代泡影!
诚然,这种屡屡历史地呈现于华夏神州的可悲结果,绝非是任一炎黄子孙的由衷期冀!